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忙碌之中,手里头总是有一堆做不完的事情,一件接着一件,时间久了,可能会觉得乏味,没有成就感。

从工作内容的产出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别人指派或者自己构思出来的任务,另外一类则是遇到问题,阻塞了我们的日常,不得已放下手头工作去疏通。第一类工作的执行有助于帮助我们达成目标,但往往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;而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下,第二类工作的占比会更高,这类需求会耗散我们大量的精力。切换工作上下文的成本是巨大的,思绪从一件事情跳转到另外一件事情需要 2 到 10 分钟,甚至更长时间。

规划好时间可以一定程度解决问题,把安静的时间留给大块内容,嘈杂的时间留给琐碎内容。但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不是规划时间,而是规划事情。把一件事情做完可能没有太多难度,但是把一件事情做漂亮就需要有一些技巧了。怎样才算是把一件事情做漂亮呢?

当我们收到一个任务时,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:这个问题需要我去解决吗?谁解决会更合适?这个问题是要现在解决吗?什么时候解决更合适?这个问题需要以当前的方式来解决吗?换个方式怎么样?可以多做一点去解决更大的问题吗?可以少做一点更聚焦么?当我们重新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,事实上我们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,也是在重新定义问题,定义一个更漂亮的问题。

当然,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机会把事情做漂亮,但这不妨碍我们每一次都去思考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一点。思维是慢慢培养出来的,大脑需要长期训练,训练越多,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就会越强。

大多时候忙都是因为搞不清楚事情的边界,要么做的太多,投入产出比不高,要么做的太少,遗留了一大堆的问题,最后被人穷追猛打。时不时切换更多维度和视角来看待眼前的事情,可以蹦出更多的思路,如果实在是切不出新的视角,看书和找人沟通或许会有点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