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得到上学习李育辉老师的《组织行为学》课程,每个章节都做了点笔记,单纯看笔记一点体感都没有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课程中生动的例子进行学习和理解。

生物操心的事情:

  • 细胞自身成长和代谢
  • 细胞之间的协作
  • 与外部环境互动

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规律、个体之间的关系,以及大结构对组织的影响,

  • 立场:公司。以组织为导向的学科,将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;满足企业自身利益,再兼顾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,才能良好地达到三赢。
  • 研究方法
    • 经验主义学派: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、控制。强调抽象、简洁、普世。
    • 实证主义学派:做实验!追求复杂、多元、有条件限制的结论。
  • 基本观点:权变。因时而变,因势而变。

一、激发个体

人是复杂的。不要把人看成只考虑经济利益、可以被简单操控的乌合之众。

  ↑

人的底色可变,多元性、复杂性,人格、情绪、角色的变化。招聘需要注意,什么靠挑选,什么反而可以靠培养。


个性

情景强度:迫使个体人格改变的第一要素,不是情景有多复杂,也不是持续的时间,而是强度

  • 明确性,清晰、明确、单一的工作
  • 一致性,指令相互兼容
  • 约束性,限制个体自由
  • 严重性,个体行为的后果

情绪

资源保存理论:情绪是一种资源,需要补充。每个人的情绪资源都是有限的。资源缺失时,潜意识会将其当做威胁;缺失太快,身体会作出反应避免损失。

  • 场景没有发生改变,导致消耗快
  • 情绪反馈路径缺失,导致补充少

补充情绪资源的路径:

  • 生理资源互补,如健身、睡觉
  • 强迫大脑跳出目前的情景,如冥想
  • 用亲密关系来补充,比如爱情

动机

传统的动机理论都是默认组织是工作任务的主人公,而员工是配角:

  • 双因素理论,公司的奖励手段:
    • 保健因素:薪酬、工作环境、同事关系等
    • 激励因素:晋升机会、对个体的尊重等
  • 需求理论,成就、权利、对群体的归属感等。

当代动机理论,员工要成为工作的主角(自我掌控):当那些能让自己乐在其中的任务变成一种义务的时候,个体的动机就会被破坏。

  • 自我一致性
  • 目标设置理论,KPI 更像是组织强加,OKR 像是自我目标驱动

将员工当做投资对象来看待。如建立 OK 合伙人机制,O 为 小 CEO,K 为 小 CTO。


角色

工作和生活,两个角色扮演带来的冲突问题解决:

  • 不要用工作时间划定界限
    • 在特殊的社会时期,时间和劳动成果是划等号的
    • 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,用时间评估成果越来越难
    • 工作以任务为基本单元,而时间只是任务的一个要素
  • 角色理论
    • 不同场景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会引导出不同的反应
    • 角色的转换会消耗认知能量
    • 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,但是经常因为没有及时切换而发生重叠
  • 角色管理
    • 工作分清主次,主要工作在工作时间内完成,非主要工作,员工次要时间处理
    • 设置统一的交流时间,根据时间集中度来分离员工角色
    • 帮助个体减少他承担家庭角色的压力

组织承诺到职业承诺的转变

组织承诺是员工贡献给组织的忠诚度,是企业千方百计想要从优秀员工那里争取到的东西。

现在,每个人虽然笔头上是和公司签合同,但是心里却是和自己的职业签。因为不放心组织,所以要给自己选择一条职业发展的塞到,然后把未来寄托在它身上。这是职业承诺

对于优秀的员工:

  • 通过制度保障员工的自我突破
  • 越是优秀的人,越在乎自己正在和谁共事,越是在乎自己能不能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东西
  • 鼓励员工走出公司,走进世界

核心在于鼓励员工在工作中遇见“未知数”,目的是让他们成长

从长期来看,优秀的员工只忠于职业,而不是忠于企业,所以企业必须要转变思路,让自己成为商品。对个体的职业发展服务。


深度的激励措施

常规激励手段失效后的措施:

  • 把荣誉颁发到员工家中
  • 工作嵌入,如将影响力扩展到员工的社区和家庭,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利益
  • 为员工打造外部关系网,如员工家属福利,涵盖医疗、教育、社会福利保障等

彩虹理论

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的趋势,短期内不会改变。

彩虹理论:人的一生可概括为一条彩虹,彩虹有两个维度,一个是掺毒,也就是我们的年龄,另一个是宽度,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广度。

  • 一个人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比扮演相似的角色有更多的满足感
  • 总有一个角色是相对重要的,称之为“显著角色”
  • 当一个角色从个体身上剥离的时候,称之为“角色退出”
  • 为了填补确实的满足感,个体会寻找并且加强新的“显著角色”

如果把人力当做资源,每个年龄段的员工,都有他可以被利用的价值,即便是 60+ 的老年阶段。


二、领导团队

领导力不仅仅是团队领导者的个人特质,更是一种存在于他和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。

  • 招到人
  • 争取信任,建立默契
  • 做好决策

招人

岗位正在变得越来越复合,清晰描述越来越困难。人-岗匹配,组织将个体特征,通常是能力和经验,与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匹配,来确定合适的人选。

  • 人-人匹配,不描述岗位而是描述优秀个体
  • 角色匹配,考察应聘者能否承担好相应的团队角色。实干家、创新者、协调者、熟虑者等
  • 潜力匹配,高绩效并不等于高潜力,判断维度:
    • 学习的积极性
    • 眼界的宽度,完整的知识结构
    • 理解他人,共情
    • 成熟度

合群

非正式组织,在个体融于组织过程中,承担了重要的中间人作用。

互联网技术让建立非正式组织的成本降低了,这点可以充分利用起来。


领导力

追随者特立独行,愿意主动表达意见,甚至有点我行我素。自恋型人格崛起,原因:

  • 父母培养的教育理念,看重自尊心
  • 贷款方便,经济条件制约力减弱
  • 社会自我肯定的文化,如媒体节目,真人秀
  • 社交媒体的便捷性,并提供了屏蔽和拉黑能力

如何领导自恋型人格人群:

  • 让他们觉得你很厉害
  • 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

领导者就需要让自己有缺陷,让团队成员感受到, leader 总体还行,但是也有搞不定的地方,得我来。暴露情绪,而非能力缺陷。


凝聚力

  • 利用相对剥夺来提升团队凝聚力,领导者可以在待人的态度上做到有所区分;
  • 一定要注意,剥夺的是自尊心等虚一点的东西,决不能和绩效有关;
  • 剥夺也要讲究“公平”;
  • 为了把负面效果降到最低,要给足团队成员必要的辅助与资源。

决策

“团体迷思”,团队成员太看重共识,以至于为了达成一致意见,会忽略决策目的,放弃某些事实,从而导致判断失误。几个表现:

  • 对自身的高估
  • 封闭保守
  • 寻求一致

问题的核心出在果断团结身上,组织行为学提出的手段,围绕减少“内聚动力”展开:

  • 要让成员同时扮演批评性评估者的角色;设立唱反调的人
  • 在同一个问题上设立若干独立的评估团队,每个团队在不同的领导者带动下单独商议,然后再汇总;引入外部视角
  • 处于团队结构中心的任务,应该做到公正无私;弱化强势者

三、重塑组织

组织行为学要探讨个体、群体、组织结构这三件事。先搭班子,再定战略,为何?

  • 现有的班子,不适合当前的战斗
  • 边调整边干活,效果滞后,远水不解近渴

组织就是很多很多小的领导力关系放在一起,组成的大领导力关系。形成一个稳定的、有战斗力的结构,一定需要时间,急不得。很多人事变更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
去中心化

传统的解决办法面临的挑战是组织规模限制,人数不能太多。去中心化首先需要找到节点人物,什么是节点人物:

  • 喜欢率先发起协作、组织讨论,但是不发表主宰性的一件,而是鼓励想法河流继续前进
  • 善于分享外部的情报
  • 擅长指定规则,总是保证推进的方向不发生严重偏离,而是为信息传递保驾护航

如何简单找到节点人物:通过数据加权统计,看看个体在关键事件或者核心操作上执行的频度,比如收发邮件的次数、发起讨论的次数、指定规则的次数、创意加工的次数等等。


授权

授权走样,一种情况是管的太细,一种情况是放任不管:

  • 是否规定职责边界?
  • 是否提供了必要的辅导?
  • 如果失败,风险和后果谁承担?

加强心理授权:目标的内化、控制感和效能感。

授权走样的本质上都是犯了一个错误,就是组织把授权的目的搞错了。授权的对象不应该是事,而是培养下属,授权的对象应该是人。

如果你给了下属授权,反馈的就不应该是具体的做法,而是对他能力增长的评价。


冲突

冲突可以分为三类:

  • 任务冲突,任务本身的不合理
  • 关系冲突,人际关系之间发生了问题
  • 程序冲突,授权和角色发生了冲突

以上只有关系冲突是恶性的,而且不易察觉,任务冲突、程序冲突都是在帮助组织发现问题。为了减少关系冲突产生的可能性,应该:

  • 公开化,并且制定详细、明确的处理程序
  • 引入外部第三方来评判,给组织找个裁判
  • 人为制造冲突,解决现有矛盾

办公室政治

办公室政治很难彻底根除,因为它不是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矛盾,而是组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。也就是说,资源有限是办公室政治发生的本质原因。

  • 政治行为肯定会带来内耗,因为个人的经历,转移到了与工作无关的地方,他会对组织绩效产生负面影响
  • 办公室政治无法避免,每个人最开始展开政治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权力,服务于个人目标;管理者应该控制个人目标的比例,不能伤害组织的利益
  • 管理办公室政治,最重要的是评估风险,缩短持续时间,说白了让他快点过去。领导者不能置身事外,杳然给自己变成最大的权利砝码
  • 管理者应该通过沟通消解矛盾;如果不可消解,宁可激化矛盾后,选择其中一个
  • 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,事后详细解释,避免集成员工错误归因和盲目模仿

知识管理

知识管理的几个问题:隐瞒、隐性知识、不同变通。

表面上,知识管理就是手机、储存、共享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。但是深层思考,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员工学习,更好地解决问题。

  • 组织高频率、仪式感强的只是分享活动;
  • 保证相关人员都参与,建立对他人知识结构的认知
  • 帮助员工进行换位思考,理解他人行动背后的逻辑思维
  • 格外重视关于失败、妥协、变通的经验分享

四、书单推荐

  • 克里斯·阿基里斯《个性与组织》
  • 弗雷德里克·莱卢《重塑组织》
  • 罗恩和戴维联合写的《无边界组织》
  • 《自由企业》
  • 奥托·夏莫《U 型理论》